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0-30 00:00:00 评分

3963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青色”真的是从“蓝色”中提炼出来的吗?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后代超过前代,弟子超过老师。青,靛青,一种有机染料,又称“靛蓝”。蓝,蓝草,一种野生植物。靛青是蓝草的制成品,但颜色呈深蓝,比蓝草的颜色要深。靛青印染是中国传统的染色技术,在古代社会有很广泛的应用。


这个典故和类似的表达很早就有了。原始出处应是《荀子·劝学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是中国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劝学篇》语言优美,设喻巧妙,成为后世劝人上进的经典作品。首句便是“君子曰:学不可以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意思是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青是蓝中来的,但却比蓝的颜色更深;冰由水结成,但却比水要寒冷。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和经常反省自己,才能不犯糊涂,行为上没什么过错。


可见,荀子这里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主要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至于表达“后来居上”的含义可能是词义的演变。北魏文人李谧学习很用功,在文学博士孔门下做学生,勤奋刻苦,虚心好学,提高很快。几年后,李谧的学问超过了他的老师孔,孔反过来向李谧求教。同学们做歌:“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


这里“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就有弟子水平超过老师的意思。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认为不耻下问是敏而好学的表现。弟子不必不如师,弟子水平超过老师应该是老师感到体面和光荣的事情。谁的学识见长,谁就是老师,可以反过来请教。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61 人们用“掷地有声”来形容文词铿锵,难道“文字”扔在地上还能发出声音?

“掷地有声”这个词语是形容文章写得优美,铿锵有力,而不是说东西摔到地上,清脆有声。 “掷地有声”出自《镜花缘》八十一回:“不但独出新裁,脱了旧套;并且斩钉截铁,字字雪亮,此...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62 为什么把男女风流之事叫“绯闻”,这个词是如何产生的?

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某某明星又闹“绯闻”了,于是炒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绯”读“fēi”,一声,而不是我们通常读的三声。“绯闻”又称“桃色新闻”,指有关男女之间不正当关系的...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64 “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的人,这个词语源于何处?

“纸老虎”,顾名思义,纸做的老虎,样子虽然吓人,但却是纸糊的。比喻外强中干的人,与“庞然大物”含义同。有人说“纸老虎”一词是李鸿章发明的。在其写给曾国藩孙女婿吴永的信中,有...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65 什么是“下马威”,是指一下马就耍威风吗?

“下马威”仅从字面意义理解就是一下马就耍威风,但实际含义并非如此。它是指一上来或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威风,比如给予颜色或教训,击败对手等。 这个词语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所撰《汉书...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30 评分

3966 最早“信口雌黄”的是谁,“雌黄”又是什么东西?

我们经常说人说话不顾事实,随口乱讲叫“信口雌黄”。与之意义相近的词如“胡说八道”、“信口开河”。信口,随口;雌黄,古代的一种颜料,又名鸡冠石,黄色矿物。化学名称三硫化二砷,...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