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王是始创于美国的品牌,但是在其过去的发展中,因为经营不善,数次被卖,最近的一次汉堡王被来自巴西的3G资本收购,所以现在汉堡王算是巴西的公司了。
1953年在佛罗里达洲杰克逊威尔市,第一家“立志做自己的汉堡”的汉堡王诞生了。
创始人詹姆士·麦克拉摩(James Mclamore)及大卫·艾杰敦(David Edgerton)身受成功多年的快餐业巨头麦当劳传奇般的创始故事的熏陶,开始雄心壮志的“汉堡梦想”,并希望做出有别于快餐式汉堡的新型口味。
然而,梦想的丰满抵不过现实的骨感,由于经营不善,一年后创始人就由于缺才少将,口味辨识度不高等原因收益惨淡,不得不将其出售给早期的加盟商。
随后,汉堡王进入一轮发展期,新的所有者致力于将汉堡王打造成具有明晰公司架构的快餐连锁店,在1954年至1962年的8年间,汉堡王在全美范围快速扩张,拥有了超过250家门店。
8年辉煌期后,汉堡王又开始走下坡路,并于1967年再度被转手卖给一家名为Pillsburry的公司,这家公司开始潜心经营汉堡王,对连锁店结构进行重组优化,并在1978年聘请当时麦当劳的高管唐纳德•史密斯(DonaldSmith)来执掌公司的经营管理。
史密斯一上任便大刀阔斧搞结构优化,他提出一项名为“凤凰行动”的商业计划,对公司的加盟商协议进行升级改进,丰富菜品种类,统一化公司的门店设计风格,使其品牌特征更为鲜明。
尽管这些措施起初收到明显效果,但来自“麦当劳大叔”的经营理念最终未能使汉堡王“涅槃重生”,不仅财务状况愈发危急,还拖累了母公司Pillsbury的业绩,出售再一次变得在所难免。
这一次接手的是英国娱乐业公司Grand Metropolitan,该公司随后与另一家公司合并成立了Diageo公司。
但这家以酒品饮料为主业的公司,依然未能止住汉堡王业绩不断下滑的趋势,由于忽略了对品牌的巩固,很多加盟商纷纷选择退出,2000年汉堡王再一次面临被出售的命运。
此时,困境中的汉堡王开始引起PE的注意。2002年,著名PE公司德州太平洋集团(TPG)牵头其他几家投资机构,以15亿美元的价格将汉堡王收入囊中。
但汉堡王的好日子没过多久,令人始料未及的金融危机便悄然而至。刚刚上市不久的汉堡王在资本市场中立足未稳,自然禁不起金融风暴的摧残,以TPG为首的一众PE原先的退出计划突遭变故,不得不再次寻求出售。
这一次接手的是另一家著名PE,来自巴西的3G资本。2012年,在3G资本接手两年后,面目焕然一新的汉堡王“王者归来”,重新登陆纽交所的汉堡王上市首日上涨3.5%,再度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
短短两年,从一家业绩状况糟糕,被迫退市的没落快餐连锁店,到如今资本市场上的餐饮业巨头,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从汉堡王的财报中不难发现,这家餐饮业巨头近两年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2011年至2013年,汉堡王的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4亿、19.7亿和11.5亿美元,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降幅高达40%。
但与此同时,与收入相关的成本却呈现更大幅度的削减趋势。从2011年的14.47亿美元,下降至2013年的1.9亿美元,这部分成本在两年内减少了9成,同期,与销售、管理相关的成本费用也由5.3亿美元,小幅下降至4.3亿美元。
成本的大幅削减,令汉堡王在收入下降的同期,却收获了利润的大幅增长。2011年,汉堡王全年利润仅为8800万美元,但两年后,这一数字增长至2.33 亿美元,与此同时,净利润率也提升至20%,这一利润率已经可以叫板行业老大麦当劳,而和肯德基、必胜客的母公司百胜不到9%的利润率相比,汉堡王更显现 出自身强劲的盈利能力。
上述一系列巨大变化,背后实际上是3G资本所推动的汉堡王在全球范围内的“再加盟计划”,通过该计划,汉堡王重新修改了加盟协议,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全部出让给加盟商,同时坐享收益分成。
2011年,汉堡王拥有超过13000个门店,不到3年的时间,其以惊人的速度将绝大部分的门店出售给加盟商,到了2014年,汉堡王拥有的门店数仅为50个,这些门店全部在迈阿密市,汉堡王称,这些公司所拥有的餐馆将作为新产品和新系统的试验基地。
自3G资本接手后,汉堡王经营思路完全转变,商业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2011年,汉堡王收入的70%来自于餐馆经营收入,2012年,这一比例下降至 59%,2013年,这一比例进一步下降至19.4%。而同期,来自于加盟和餐馆房产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从不到30%,飙升至80%以上。
三年时间,汉堡王已经从一家餐馆经营商,转型为一家靠出售品牌经营权的公司。此后,汉堡王也是经历了历史上难得的平稳时期,直到现在。
汉堡王是哪个国家的品牌
汉堡王是始创于美国的品牌,但是在其过去的发展中,因为经营不善,数次被卖,最近的一次汉堡王被来自巴西的3G资本收购,所以现在汉堡王算是巴西的公司了。
1953年在佛罗里达洲杰克逊威尔市,第一家“立志做自己的汉堡”的汉堡王诞生了。
创始人詹姆士·麦克拉摩(James Mclamore)及大卫·艾杰敦(David Edgerton)身受成功多年的快餐业巨头麦当劳传奇般的创始故事的熏陶,开始雄心壮志的“汉堡梦想”,并希望做出有别于快餐式汉堡的新型口味。
然而,梦想的丰满抵不过现实的骨感,由于经营不善,一年后创始人就由于缺才少将,口味辨识度不高等原因收益惨淡,不得不将其出售给早期的加盟商。
随后,汉堡王进入一轮发展期,新的所有者致力于将汉堡王打造成具有明晰公司架构的快餐连锁店,在1954年至1962年的8年间,汉堡王在全美范围快速扩张,拥有了超过250家门店。
8年辉煌期后,汉堡王又开始走下坡路,并于1967年再度被转手卖给一家名为Pillsburry的公司,这家公司开始潜心经营汉堡王,对连锁店结构进行重组优化,并在1978年聘请当时麦当劳的高管唐纳德•史密斯(DonaldSmith)来执掌公司的经营管理。
史密斯一上任便大刀阔斧搞结构优化,他提出一项名为“凤凰行动”的商业计划,对公司的加盟商协议进行升级改进,丰富菜品种类,统一化公司的门店设计风格,使其品牌特征更为鲜明。
尽管这些措施起初收到明显效果,但来自“麦当劳大叔”的经营理念最终未能使汉堡王“涅槃重生”,不仅财务状况愈发危急,还拖累了母公司Pillsbury的业绩,出售再一次变得在所难免。
这一次接手的是英国娱乐业公司Grand Metropolitan,该公司随后与另一家公司合并成立了Diageo公司。
但这家以酒品饮料为主业的公司,依然未能止住汉堡王业绩不断下滑的趋势,由于忽略了对品牌的巩固,很多加盟商纷纷选择退出,2000年汉堡王再一次面临被出售的命运。
此时,困境中的汉堡王开始引起PE的注意。2002年,著名PE公司德州太平洋集团(TPG)牵头其他几家投资机构,以15亿美元的价格将汉堡王收入囊中。
但汉堡王的好日子没过多久,令人始料未及的金融危机便悄然而至。刚刚上市不久的汉堡王在资本市场中立足未稳,自然禁不起金融风暴的摧残,以TPG为首的一众PE原先的退出计划突遭变故,不得不再次寻求出售。
这一次接手的是另一家著名PE,来自巴西的3G资本。2012年,在3G资本接手两年后,面目焕然一新的汉堡王“王者归来”,重新登陆纽交所的汉堡王上市首日上涨3.5%,再度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
短短两年,从一家业绩状况糟糕,被迫退市的没落快餐连锁店,到如今资本市场上的餐饮业巨头,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从汉堡王的财报中不难发现,这家餐饮业巨头近两年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2011年至2013年,汉堡王的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4亿、19.7亿和11.5亿美元,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降幅高达40%。
但与此同时,与收入相关的成本却呈现更大幅度的削减趋势。从2011年的14.47亿美元,下降至2013年的1.9亿美元,这部分成本在两年内减少了9成,同期,与销售、管理相关的成本费用也由5.3亿美元,小幅下降至4.3亿美元。
成本的大幅削减,令汉堡王在收入下降的同期,却收获了利润的大幅增长。2011年,汉堡王全年利润仅为8800万美元,但两年后,这一数字增长至2.33 亿美元,与此同时,净利润率也提升至20%,这一利润率已经可以叫板行业老大麦当劳,而和肯德基、必胜客的母公司百胜不到9%的利润率相比,汉堡王更显现 出自身强劲的盈利能力。
上述一系列巨大变化,背后实际上是3G资本所推动的汉堡王在全球范围内的“再加盟计划”,通过该计划,汉堡王重新修改了加盟协议,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全部出让给加盟商,同时坐享收益分成。
2011年,汉堡王拥有超过13000个门店,不到3年的时间,其以惊人的速度将绝大部分的门店出售给加盟商,到了2014年,汉堡王拥有的门店数仅为50个,这些门店全部在迈阿密市,汉堡王称,这些公司所拥有的餐馆将作为新产品和新系统的试验基地。
自3G资本接手后,汉堡王经营思路完全转变,商业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2011年,汉堡王收入的70%来自于餐馆经营收入,2012年,这一比例下降至 59%,2013年,这一比例进一步下降至19.4%。而同期,来自于加盟和餐馆房产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从不到30%,飙升至80%以上。
三年时间,汉堡王已经从一家餐馆经营商,转型为一家靠出售品牌经营权的公司。此后,汉堡王也是经历了历史上难得的平稳时期,直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