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北京 2023-11-02 00:00:00 评分

4132 现今“博士”高于“学士”,古代“学士”的等级也低于“博士”吗?

在现代,世界通用的高等教育学历以博士最高,硕士次之,学士最低。但在中国古代,并非如此。


“博士”、“学士”以及“硕士”三个词,并非舶来品。在中国古代,这些名称都已存在,但其意思,与现在有所不同。“硕士”一词,在古代指品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但相对来说,这个词出现的较少,不是正式的称谓。


而“博士”一词,则比较正规了,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秦朝发展成政府正式官职,其职责主要是掌管图书,备帝王顾问。汉武帝时,设立五经博士,专门负责传授儒家五经的研究、讲解传授。唐代则设有国子、西门等博士,属于文化类官职,负责教授学术,官职不高。明清两代,同样有“国子博士”,官衔同样不高。也就是说,长期以来,博士乃是一种职衔不高的文化官员或教职。


“学士”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朝,原指在学校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成为文人学者的泛指。南北朝时,“学士”正式成为负责文学撰述之官。唐玄宗时,建翰林学士院,供职者称翰林学士,简称学士,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但这种“学士”并非固定职位,而是一种临时工作,由其他官员兼任。宋代因宰相权力变小,翰林学士的地位得到提高,相当于皇帝的私人幕僚,而宰相由翰林学士中提拔也成了不成文的规定,翰林学士逐渐成为固定的官职,官阶三品。到明清,学士不再单独存在于翰林院,逐渐渗透到内阁,大学士也成了文官最高官职。和、纪晓岚、刘墉均为内阁大学士。


总体而言,“博士”最初比“学士”有地位,但逐渐下降;而“学士”的地位职衔则步步高升。唐宋之时,“学士”的职位超越“博士”,宋代的国子、五经博士仅为正五品,而翰林学士则是正三品;到清代,大学士位列正一品,远非“博士”所能比。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2 评分

4130 古今的“博士”都是指学位吗,历史上“博士”的地位比今天如何?

“博士”,如今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学位。其实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有这个称谓了。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此时的博士是一种官职,职责主要是掌管图...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2 评分

4131 汉代五经博士是指什么?

汉代太学学官,负责教授五经。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接受公孙弘的建议,罢黜其他各家学术博士官,将《诗》、《书》、《易》、《礼》、《春秋》定为经典,立于太学,每一经设置一“博士...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2 评分

4133 协办大学士是指什么?

清代官名。清朝没有宰相,沿用了明代的内阁制,主要官员为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其中,大学士地位和权力最高,品级为正一品,是清朝最高官员;协办大学士是大学士的副职,雍正时设...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2 评分

4134 国子监是个什么机构,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吗,为什么最高负责人称“祭酒”呢?

国子监最早由隋炀帝改“太学”而成,当时主要负责全国的教育行政管理,其职能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其后历代均在都城设有“国子监”,其职能也有所变化。 唐代先后在长安、洛阳设立...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2 评分

4135 宋代书院鼎盛,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机构,它是如何运作的?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集藏书、教学与研究功能为一体的独特的教育机构。最初大多由士人或富人自筹经费兴办,教学方式与内容自由灵活,学生以自学为主、导师辅导为辅。其最大特点在于多数...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