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蛙-发现好工作
北京 2023-11-06 00:00:00 评分

4335  在中国古代,“诚”为什么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诚,是儒家思想的一个核心范畴,不贰与不妄,则是诚的基本含义。《礼记·中庸》曰:“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所谓“不贰”,即始终如一,亦即是诚,“生物”是指化生万物的意思,而所谓“不测”,是言数量之无限。朱熹认为:“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不妄”,也就是不虚假的意思,也就是诚。“诚”,是《礼记》中《中庸》一篇的核心表述,其篇有言:“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由此可见,在《中庸》的表述中,天地之道就是一个字“诚”,“诚”是天地之道运动变化的属性,或者说是一种与天地同存的属性,“诚”可以与天地共存,“诚”亦能够化生万物。在这里,“诚”,已经远远超越了伦理的范畴,而具有了本体论的意义。孟子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这与《中庸》所言的“至诚如神”都是将“诚”推崇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33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哪里,包含了怎样的哲学思想?

“君子自强不息”,语出《易经·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与此相应,在《坤卦》中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易经》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两句话,清华大学引为校训...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34 “心外无物”说的是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着客观物质的存在吗,如果不是,那它说的是什么?

“心外无物”是中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哲学理念。宋代心学的创始者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和“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重要命题,这种观念最早可追溯至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36 “性三品说”是谁的观点,具有怎样的哲学内涵?

“性三品”是董仲舒提出的人性论。董仲舒将阴阳的观念引入对人性的分析,如同天有阴阳一样,人也分善恶。人所具有的善的品质,体现了天的阳性,董仲舒称之为“性”;人所具有的恶的品质...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37 “道法自然”出自哪里,具体内容是什么?

“道法自然”,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中的自然是指事物的本然之义。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学中的一个核心观念,其基本涵义在于强调自然的崇高地...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1-06 评分

4338 “人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在中国古代人们的思想中那么重要?

人伦,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伦,为条理、顺序之义,《说文解字》中言:“伦,辈也。”人伦,是指儒家思想中所特别重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特别指尊卑长幼之间的辈分关系。...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