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详情
北京 2023-10-16 00:00:00 评分

1847 什么是“为艺术而艺术”?

19世纪期间,人们对艺术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一番争论。“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维克多·库辛(Victor Cousins)提出,体现了唯美主义(Aestheticism)的原则。唯美主义的核心概念是:艺术的唯一目的就是表现美。有些批评家反对这一观点,比如卡尔·马克思就认为艺术是社会阶层的反映,能够带来政治变革。英国最重要的评论家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则相信,艺术具有政治和社会意义,因而它的意义比单纯的美影响更加深远。


赞同·0
再接再厉·0
公考常识5000题
1.0
关注
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部分,是考公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之一。常识分数不高,但是范围极广,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复习效率极低。 本模块整理了最可能考到的常识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简练,适宜利用碎片时间复习,建立初步的印象,用最高效的方式来准备常识部分。
相关工作感受
热门工作感受
北京 2023-10-16 评分

1845 什么是“光亮主义”?

光亮主义(luminism)是20世纪时用来描述19世纪美国绘画风格的词汇,这种风格的特点是用散射光的效果和不可见的笔触来描绘风景和自然场景。应用光亮主义的艺术家有乔治·迦...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16 评分

1846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有什么区别?

尽管19世纪的现实主义与同时期的浪漫主义运动看上去不尽相同,但是它们有很长一段时期是并存的。浪漫主义是对启蒙运动的反抗,艺术家呈现的历史事件和时事通常比较理想化,而19世纪...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16 评分

1848 什么是巴比松画派?

巴比松画派(Barbizon School)由一群法国艺术家组成,他们偏好户外写生风景画,而不是新古典主义的理想化风景。画派的名称来源于巴比松村,大部分创始艺术家都居住在这...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16 评分

1849 19世纪艺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9世纪期间,工业革命使整个世界经历了大规模的社会动荡。《资本论》(1848)的作者、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 1820—1895)...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
北京 2023-10-16 评分

1850 什么是《拾穗者》?

巨幅油画《拾穗者》(The Gleaners,1857)描绘了法国的劳动人民,属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过渡期的典型作品,其作者为巴比松画派艺术家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 全文
公考常识5000题
赞同·0
再接再厉·0